



2020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午間半小時練11:24分的“文言文+古詩歌選擇題”分分都要保(含解析)
展開練(十一) 24分的“文言文+古詩歌選擇題”分分都要保
一、沖刺滿分的文言文(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郝質字景純,汾州介休人。少從軍,挽強為第一。充殿前行門,換供奉官,為府州駐泊都監,主管麟府軍馬。與田朏將兵護軍須饋麟州,道遇西夏數千騎寇鈔,質先驅力戰,斬首、獲馬數百。又與朏行邊,至柏谷,敵塹道以阻官軍,質御之于寒嶺下,轉斗逐北,遂修復寧遠諸柵,以扼賊沖。宣撫使杜衍、安撫使明鎬連薦之,且條上前后功狀,超遷內殿承制、并代路都監。大名賈昌朝又薦為路鈐轄。
使討貝州,文彥博至,命部城西。河上有亭甚壯彥博慮為賊焚遣小校藺千守而質使千往他營度戰具千辭質曰亭焚吾任其責千去而亭焚。彥博將斬千,質趨至帳下曰:“千之去,質實使之,罪乃在質,愿代千死。”彥博壯其義,兩釋之。質自此益知名。
賊平,遷六宅使,歷高陽關、定州、并代鈐轄,駐泊副都部署,龍神衛、捧日天武都指揮使,馬軍殿前都虞候,加領賀州刺史、英州團練、眉州防御使。奉詔城豐州,進步軍副都指揮使、宿州觀察使。召還宿衛,改馬軍。英宗立,遷武昌軍節度觀察留后,加安德軍節度使,為殿前副指揮使。神宗立,易節安武軍,為都指揮使。元豐元年,卒,帝親臨其喪,贈侍中,謚曰武莊。
質御軍有紀律,犯者不貸,而享犒豐渥,公錢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簡儉,食不重肉,篤于信義。田朏不振而死,為表揭前功,官其一孫。在并州,與朝士董熙善,約為婚姻。熙死,家貧無依,質已為節度使,竟以女歸董氏。自為官,不上伐閱,從微至貴,皆以功次遷云。
(選自《宋史·郝質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河上有亭甚壯/彥博慮/為賊焚遣/小校藺千守/而質使千往他營度戰具/千辭質/曰/亭焚/吾任其責/千去而亭焚
B.河上有亭甚壯/彥博慮為賊焚/遣小校藺千守/而質使千往他營度戰具/千辭/質曰/亭焚/吾任其責/千去而亭焚
C.河上有亭甚壯/彥博慮為賊焚/遣小校藺千守/而質使千往他營度戰具/千辭質/曰/亭焚/吾任其責/千去而亭焚
D.河上有亭甚壯/彥博慮/為賊焚遣/小校藺千守/而質使千往他營度戰具/千辭/質曰/亭焚/吾任其責/千去而亭焚
解析:選B 解答斷句題,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結構。根據句意,“為賊焚”做“慮”的賓語,中間不能停頓,排除A、D。“千辭”結構完整,“亭焚,吾任其責”是“質曰”的內容,其中“質”做主語,“曰”為謂語,“質曰”不可斷開,所以排除C,選擇B。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西夏,黨項羌族在我國西北地區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宋朝為夏國,因為在中原西部,故又被稱為西夏。
B.路,宋元時行政區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轄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區劃,高于府、州等,相當于明清時期的省。
C.謚,即謚號。古時帝王、諸侯、貴族、大臣等死后,為贊頌其生平事跡給予的稱號,如歐陽修死后被謚為“文忠”。
D.婚姻,意為兒女親家,女方的父親為婚,男方的父親為姻。在《鴻門宴》中就提到,項伯和劉邦曾約為婚姻。
解析:選C “贊頌”一詞表述片面,謚號有褒有貶。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郝質作戰英勇,屢立戰功。在護送軍需物資時與西夏幾千騎兵力戰。他身先士卒,斬殺、繳獲數百匹馬;后又在巡邊時,在柏谷打敗敵軍。
B.郝質言而有信,重情重義。河上的亭子被燒之后,他到文彥博帳下主動承擔責任;曾經與董熙約為婚姻,董熙死后,家貧無依,他依然履行婚約。
C.郝質治軍嚴明,生活節儉。對觸犯軍紀的人,嚴懲不貸,但對部下的犒賞也很豐厚,甚至還拿出自己的俸祿補貼,而他自己吃飯卻從不吃兩樣菜。
D.郝質歷侍多君,均受重用。曾被破格提拔為內殿承制、并代路都監;英宗時,被授予殿前副指揮使等職;神宗時擔任都指揮使;死后,皇帝還親臨其喪。
解析:選C “而他自己吃飯卻從不吃兩樣菜”錯,原文是“食不重肉”,意思是吃飯少吃肉食。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敵塹道以阻官軍,質御之于寒嶺下,轉斗逐北,遂修復寧遠諸柵,以扼賊沖。(5分)
譯文:
(2)質趨至帳下曰:“千之去,質實使之,罪乃在質,愿代千死。”彥博壯其義,兩釋之。(5分)
譯文:
參考答案:(1)敵人在路上挖溝來阻止官軍,郝質在寒嶺下抵御他們,輾轉作戰并追趕敗北的敵兵,于是修復了寧遠各柵,來阻塞敵人的交通要道。(得分點:“塹”“逐北”“沖”各1分,句意2分)
(2)郝質跑到(文彥博)帳下說:“藺千離開,實際上是我派他去的,罪過是在我這里,希望(讓我)代替藺千受死。”文彥博欽佩他的正義,釋放了他們兩個。(得分點:“趨”“愿”“壯”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郝質字景純,是汾州介休人。年幼參軍,拉硬弓是第一名。擔任殿前行門,換任供奉官,擔任府州駐泊都監,掌管麟府軍馬。與田朏率軍護送軍需物資到麟州,途中遇到西夏的幾千騎兵劫奪,郝質前行開路,奮力作戰,斬殺、繳獲數百匹馬。又與田朏巡視邊疆,到了柏谷,敵人在路上挖溝來阻止官軍,郝質在寒嶺下抵御他們,輾轉作戰并追趕敗北的敵兵,于是修復了寧遠各柵,來阻塞敵人的交通要道。宣撫使杜衍、安撫使明鎬聯名推薦他,并且上奏章分條向皇上陳述他前后立功的情況,皇帝破格提拔他為內殿承制、并代路都監。大名賈昌朝又推薦他為路鈐轄。
皇帝派他征討貝州,文彥博到了,命令他部署城西。河上有一個亭子很壯觀,文彥博擔心被敵人焚毀,派小校藺千看守,而郝質派藺千到其他營地考察作戰武器,藺千推辭,郝質說:“(如果)亭子被焚毀了,我承擔這個責任。”藺千(就)離開了,而亭子被焚毀了。文彥博將要斬殺藺千,郝質跑到(文彥博)帳下說:“藺千離開,實際上是我派他去的,罪過是在我這里,希望(讓我)代替藺千受死。”文彥博欽佩他的正義,釋放了他們兩個。郝質從此更加出名。
賊人被平定,郝質升遷為六宅使,歷任高陽關、定州、并代鈐轄,駐泊副都部署,龍神衛、捧日天武都指揮使,馬軍殿前都虞候等職,還兼任賀州刺史、英州團練、眉州防御使。郝質奉詔在豐州修筑城墻,晉升步軍副都指揮使、宿州觀察使。皇帝召他回京宿衛,改任馬軍。英宗即位,他任武昌軍節度觀察留后,加封為安德軍節度使,擔任殿前副指揮使。神宗即位,改任安武軍節度使,擔任都指揮使。元豐元年,(郝質)去世,皇上親臨他的喪禮,追贈他為侍中,謚號武莊。
郝質治理軍隊有綱紀規章,違反紀律的人不寬恕,同時,犒賞也很豐厚,公款不夠,就拿出自己的俸祿來資助。平時自己需求的日常供養簡單,吃飯少吃肉食,篤守信義。田朏因沒法拯救而死去,郝質寫奏章說明他以前的功勞,(朝廷)讓他的一個孫子做了官。在并州,他與朝士董熙交好,約為兒女親家。董熙死后,董家貧困沒有依靠,郝質已經是節度使了,最終把女兒嫁到了董家。他自從做官,不看重自己的功勞和資歷,他的地位從低微到顯貴,都憑功勞的大小逐次升遷。
二、保5爭9的古詩歌(11分)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5~6題。
宿芥塘佛祠①
賀 鑄
青青②麥欲抽芒,浩蕩東風晚更狂。
微徑斷橋尋古寺,短籬高樹隔橫塘。
開門未掃楊花雨,待晚先燒柏子香。
底許③暫忘行役倦,故人題字滿長廊。
[注] ①詩人當時以閱田為務,每天忙于巡查農事。②:大麥。③底許:幾許,多少。
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麥欲抽芒”點明春末的物候,以“東風晚更狂”寫風勢變大,直接表達了詩人對莊稼的擔憂。
B.“微徑斷橋尋古寺”,以“微徑”“斷橋”襯托出寺廟僻靜冷落略帶荒涼的特點,極具畫面感。
C.“短籬高樹隔橫塘”,描繪了寺廟周圍錯落有致的環境,暗示了探幽尋寺之路的曲折縈回。
D.全詩寫入寺過程,層次井然:先寫進入庭院;再寫傍晚燃香;末寫在寺內長廊看到滿是故人的題字。
E.全詩以時間推移和空間轉換為序,意在表現詩人投宿古寺途中由“倦”到“忘”的心理變化過程。
解析:選AE A項,“直接表達了詩人對莊稼的擔憂”無中生有。E項,不是“意在”表現“途中”的心理變化。
6.尾聯說“底許暫忘行役倦”,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暫忘”的原因。(6分)
答:
解析:本題要求分析詩人暫時忘卻行役之倦的原因,應結合全詩進行分析。首聯點明時節,此時詩人正是閱田勞倦的時候,故投宿古寺,可以暫時擺脫繁忙的公事,暫離疲倦;頷聯寫了寺廟的幽僻,頸聯寫了寺廟的清幽寧靜,讓人心神自在,這種外在環境氛圍讓詩人忘卻疲倦;尾聯寫自己看到了故人的題字,十分欣慰,因而忘卻疲倦。
參考答案:①詩人每天以閱田為務,投宿古寺,暫離行役的勞倦;②寺處幽僻之地,楊花飄落,柏子燃香,自在清凈;③見到故人的題字,詩人感到慰藉。(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